(文、图 / 褚宏辚 责任编辑 / 石叶鑫)上世纪80年代前三年出生的人已步入不惑之年,后面几年出生的也陆续奔四,这意味着什么?我最近一段时间采访了几位80后厨师,明显觉得他们有“熟成”之势。
熟成,在烹饪中是指食材在固定的温 度、湿度中,随着时间流逝,产生发酵的变化。发酵食物经烹制会释放出更为鲜美或厚重的香气。人也是这样,在正向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作用下,历经岁月沉淀,量变引起质变,步入“熟成”。
黄威将清酱肉保存在恒温恒湿柜中。
张利收集了不少美食书籍。 黄威最初跟着师爷王希富先生、师父甄建军大师在北京涵珍园接受正统宫廷菜、庄馆菜的训练 ;而后任拾久新京菜的厨师长,历经市场锤炼,跟进创意融合菜风潮 ;2020年底任京宴三环里主厨,因为老板是有松弛感的人,使他得以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施展并沉淀厨艺。承传了师爷、师父教授的清酱肉工艺,黄威身体力行地坚持每年制作清酱肉,“腌七酱八晾三月”,还在餐厅里放置了恒温恒湿柜来保存清酱肉,与西餐干式熟成柜类似。他对清酱肉的运用也颇为讲究,用整片清酱肉蒸制大黄鱼,修下的边角料作为饺子馅料,一点不浪费。黄威的出品有师承的经典,也有新的演绎,个人风格渐显。
这两年,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下关于自己从厨的感悟随笔。从收藏老菜谱、老菜刀到与师爷、师父学艺的点滴教诲,从学徒时与师父学干炸丸子到成为主厨去各地探访食材,温故知新,这样的笔下记录很是难得。
踏足江南,金鸡湖畔的苏州W酒店也有一位热爱美食文字的厨师——苏滟中餐厅行政总厨张利。他师从江浙菜名厨王勇,如师父一样,对于厨艺是热爱且持恒的,尊重传统又不拘一格。记得今年3月末到访苏州,正是当地俗语说 “明前螺,赛吃鹅”的时节。好螺的标准是色青、壳薄、粒大、肉肥,据说太湖、阳澄湖、金鸡湖的螺都是品质上佳的。张利不安于简单烧个螺,而是用刚从湖南采风带回的汉寿甲鱼与螺同烧,两种食材同出于淡水,皆可红烧,并加紫苏叶——这是湖南、江西一些地方烧鱼的标配,一道即兴之作“青椒烧甲鱼青壳螺蛳”入口浓醇鲜美。
张利平时喜欢读美食类书籍,《苏州吃》《中国淮扬菜志》《本帮味道的秘密》……只要看到与江浙菜相关的书,他都会买来翻阅,从中汲取前辈的烹饪技艺经验、饮食文化积淀,增加认知的厚度。
王昊创意的两款海螯虾菜品各有千秋。 80后西餐厨师也成为行业内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,他们对于烹饪的理 解是另一种维度,是理性的西式解构。前段时间,在五星级酒店担任总厨的王昊用进口海螯虾做了两款出品,同以前菜刺身形式呈现,但食材搭配、味觉体验各有差异。一款是海螯虾配柠檬牛肉果泥、番茄花园沙拉、脆炸金线菇,海螯虾从解冻到
成菜不超过15分钟,上桌前以300℃迅速炙烤,最大限度地保证食材原本的甜嫩,炙烤则激发出了鲜香味 ;柠檬在其中的运用也是淋漓尽致,鳄梨酱中添加了柠檬汁和自制的柠檬油,单是柠檬油的做法就很考验厨师的味感和经验。另一款是海螯虾配浸乳瓜、花园萝卜、潮汕捞汁,樱桃萝卜、青萝卜、心里美和袖珍胡萝卜等中式食材的加入带来爽辣的惊喜口感,潮汕捞汁的鲜辣与螯虾的鲜甜融合,更是别具风味。
进口海螯虾的规格不同,选用何种烹饪方式也有讲究。在王昊看来,大规格的海螯虾适合以整只装盘呈现,更能体现食材的价值感 ;中小规格的螯虾不适合整只呈现,因为个头小,去掉头尾,虾肉较少,摆在盘中反而显得小气,价值感不强,可以用其做汤,取虾肉作为汤料,虾头、壳、尾可以用来熬制底汤,物尽其用。依据食材特性,同一种食材可以有多种场景的运用,这在王昊看来并非难事,但却是基于多年的学习积累、研究思考以及个人悟性,才能达到的厚积薄发。
还有很多与他们一样正熟成的厨师接续着烹饪发展,成长经历和时间沉淀造就了80后厨师的稳重和规矩,内在又有着向前的韧劲。他们的技术已趋于成熟,能够稳定输出,随着步入不惑之年,个人风格也趋于成型,并会愈发游刃有余,成就他们的餐饮江湖。
本文节选2023年8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