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,很多湖南人的一日三餐是从一碟辣椒萝卜开始的。
辣椒萝卜,一道不要烟熏火烹的自然味道;一款纯粹的经太阳晾晒成菜的湘菜,吃到口里,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天然植物香、太阳味。那感觉,就像我们小时候,冬天睡在母亲刚用米汤浆晒过的干净被子里一样,沁入你心脾的是那五谷的芬芳、依恋的味道,有母亲的温暖。
每年冬天,将经历了打霜的白萝卜切条,挂在屋檐下,晒得恰恰好的时候拌入剁辣椒,封入陶制的坛子里,半个月后就可以吃了。由于有太阳晾晒这道工序,也就有了“太阳味”的说法。
在湖南,人们相信“萝卜上大街,药铺取招牌”,也就有了团年饭上的“福萝卜”,有了海参席上的“蛏干烧橄榄萝卜”。而更多的则是普通人家一日三餐的一碟“辣椒萝卜”,开胃,下饭,简单。特别是农忙时节,从坛子里夹几根辣椒萝卜,就把饭吃了下田干活,可以大大省去做菜的时间。
一款好吃的辣椒萝卜的口感标准是香、辣、咸、鲜、甘、脆、爽。霜打后的萝卜是做辣椒萝卜最时令的食材。
将萝卜洗净切开,适当去掉萝卜心中间的一点肉,带皮少肉的萝卜条晾晒出来味道更妙,是萝卜干质地脆爽的保障。
农家晾晒萝卜有两个办法,一个是将切成条的萝卜穿在竹片上,晾晒在屋檐下;另一个则是将切好的萝卜条放在竹簸箕里,在太阳下晒。晒到什么程度?各家各户各有所爱。一般来说,晒到萝卜的湿度在15% 左右的比较多。
剁辣椒要选脆的、干爽一点的、己发酵入味的,拌匀后封入坛中,剁辣椒的咸鲜融入萝卜干中,再发酵起味。半个月之后,开坛直接入口,就是经典的辣椒萝卜,香辣咸鲜甘脆爽,与辣椒炒肉、剁椒鱼头一起,走出湖南美味世界。
辣椒萝卜有两种风格,一种比较湿润,一种比较干爽。我喜欢干爽一点的,吃起来更脆,回甘生津。有一种经典吃法,从坛子里取出比较干爽的辣椒萝卜,与腊肉一起炒,腊肉的熏腊香直入萝卜,成就萝卜干炒腊肉的腊、辣、甘鲜之美。
有的人家喜欢把晾晒干的萝卜拌入干紫苏,封入陶制坛子里,过一阵子拿出来辣炒风吹肉。风吹肉爆炒出来的油盐味复活了萝卜干的魅力,那种特殊的坛子香味耐人寻味。
以晒成菜是湘人的生活智慧。晒与腌的混合使用,使当季菜更方便地留到反季吃,这也是农耕文明时代传承下来的饮食习俗。而这种以晒成菜的味道,湖南人便称之为“湘菜的太阳味”。
太阳味能成就坛子菜。经过封坛发酵的坛子菜是对太阳味的进一步赋能,让菜的味道更加丰富丰满,醇香味浓。它也是最朴实的妈妈的味道,因一般都是妈妈在农闲时做。通常有三种做法。一是纯粹地以晒代烹,晒好的成菜能直接入口,辣椒萝卜就是其中的代表菜,绿色,有味。二是以晒为始,再烹入口,如紫苏瓿空心菜梗子,是先将紫苏叶、空心菜梗子晒到半干,再揉入盐,瓿入陶坛半个月,就可以取出来用青椒炒,紫苏香夹杂坛子复合香,可口下饭,有一种独特的异香,给人带来奇妙享受。夏天,将肥嫩的红薯叶子晒去八成水分,瓿入陶坛中一个月,用来煮嫩仔鱼,叫“红薯叶子煮嫩仔鱼”,是望城的一道名菜。三是先烹后晒成菜。如做盐白辣椒,将青辣椒放开水中汆烫一下捞出,晒到六成干后揉入食盐,封入陶坛中一个月,取出来每只辣椒呈玉白色,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切碎炒肉,就是经典的“白辣椒炒肉”,辣中回甘。选肥嫩的青鲜豆角汆水,捞出晒干,用时再放水中浸泡回软,捆绑在切成条的五花肉上成把,加豆豉辣椒一蒸,就是浏阳蒸菜名菜 “豆辣柴把肉”。五花肉的油香浸润晒过的豆角,肥嫩而软糯,豆豉香、辣香、豆角的干香、五花肉的鲜香交织在一起,众香发越,回味无穷,这就是太阳味的美妙。
这一晒,晒出了湘菜风味的个性与特色,晒出了健康生活的绿色大餐。或许,这也是湘菜出湘的餐桌上,大菜热菜未上而先有一碟辣椒萝卜的原因。
(文 / 范命辉 插画 / 郑莉 责任编辑 / 石叶馨)
本文节选2024年12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