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云猪手”是以地名命名的特色风味菜肴,“白云”即广州的白云山。它曾是粤菜馆必点的一道菜式,后来因制作费时但售价不高等原因,渐渐退出菜单,市面上较为少见。白云猪手“酸中带甜,不肥不腻,皮爽而脆”,是粤菜中一道凉菜佳作。对其制作工艺的梳理与探挖,对于当下的粤菜创新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选料:“美腿”是关键,白醋是灵魂广东人将猪蹄分为猪手和猪脚,分别指的是前蹄与后蹄。
两只前蹄,关节位相对比较直,肉多骨少;两只后蹄,外观呈弯形,骨多肉少。猪手的筋比较粗,猪脚的较细;猪手适合卤制或炖煮,猪脚则适合用来煲汤。
白云猪手对猪手有严格要求 :外观上要表皮完整,洁白无血污、无瘀血 ;猪手皮的厚薄程度也影响菜品的最终口感 ;表皮的猪毛要清洁干净,一定不能留有硬毛刺。
因养殖环境、屠宰方式等原因,大多数的猪手表皮会有瘀青、疤痕,这样的就不能用来制作白云猪手,因其需要在烹饪过程中用深色的酱来掩盖瑕疵。白云猪手是凉菜,酸甜味型,所以白醋的运用尤其重要,一定要选用广东的酿造白米醋,其酸度恰到好处,还能有回味。
飞水:祛除异味的法宝
粤厨习惯将汆水写作“飞水”,制作白云猪手时,这一步骤不可少。将猪手放到凉水中加热,一直至煮沸,这样猪手中的血污、杂质、异味借由水解的方式释放到水中,同时也能带出一部分油脂。经过这样处理的猪手,才可以进入下一流程。
熟:猪手皮爽的火候
“将食物放到水中煮熟”,对于这个技法,粤厨还有更细致的称谓。如煮,是指将所有的食物和调料放到一起烹煮 ;煲,时间会更长一些,主要是以取得汤水为主要目标 ;烚,与煮差不多,区别在于煮的食物是全部都用来食用的,而“烚”的食物则是只取主料,辅料及汤水则是弃之不用的,如“烚龙虾”。
在清水中加入姜、葱、料酒煮沸,下飞过水的猪手,以微沸的水温——一般控制在100℃左右,浸至猪手熟即可。在这个过程中,控制火候非常重要,不能过低,如浸白切鸡的水温用来烚猪手就低了;也不能过高,否则会令猪皮变得绵软,而这并不是这道菜理想的口感。
啤水:爽而不硬的口感
之所以称为“白云”猪手,还因为它在煮熟之后经过长时间的、流动的山泉水的浸泡和冲洗,令猪手颜色洁净、皮爽弹牙。
这种“把食物放到流动的清水中冲洗”的手法,粤厨称之为“啤水”,也有为了方便理解写成“漂水”的。这种技法可以运用在食材的前期加工中,如柚子皮去苦涩味时一定要反复啤水,而白云猪手这种菜式则是将熟的食材啤水。
山泉水已经很难得,加之长时间的浸泡冲洗,制作成本较高,这也是这道菜式微的原因之一。
卤浸:悠然地赋味
啤水后的猪手,还不能称之为“白云猪手”,因为此时的肉是没有味道的,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入味处理。以白醋、白糖为主要调料制成白卤水,用来浸泡猪
手 ;浸泡时要放到冰箱里冷藏,不能置于高温下。猪手在长时间的卤浸过程中,味道渗透至内部,吃时则酸中带甜。
白云猪手的制作技法早就是公开的, 没有什么秘笈,讲究的是每一个环节的把控。如食材挑选不好,或是啤水不透,猪手就会有难闻的猪臊味 ;如果烚得不够火候,则猪皮、猪筋过于坚韧,咀嚼起 来费劲,但如果太过绵烂,也没有好的体验感 ;卤水中的白醋与水、白醋与白糖的比例,也是需要非常精准的把握,才能有好滋味。
最后出菜时,一般是斩件装盘上桌。有些会将糖醋汁淋上去,这样一来味道会太过复杂,没有原本的清爽感。在白云山山腰的小饭馆吃过一次白云猪手,上面
装饰有五柳菜,倒是增加了一些缤纷的色彩。白云宾馆的白云猪手非常有特色,在白卤水中加入了新鲜的柠檬片、小米辣,令酸味有了更清雅的层次感,装盘时还做了去骨处理,小小的一块,刚好是一口一块。
用糖醋水浸卤猪手
本文节选2024年12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