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热点 > 论道

好的菜品设计:先搭框架再自由挥洒

2024-04-30 14:28:17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4年4月刊  
      现代菜品设计的特点是,在满足食客口味的基础上,呈现多重因素,即在文化、时代、地域的背景下,融入主厨个人对世界的感受。现代主厨们更愿意将菜品作为
自我表达的方式,在以个人经历和理念设计菜品的同时,也在打造属于自己的IP。与传统主厨相比,现代主厨往往习惯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,搭建菜品框架,进行加减乘除,最终获得有趣的作品。

魔鬼海椒和青稞饼
 
      李俊杰曾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顶级餐厅Coda工作,与英国传奇主厨Albert Roux等共过事。在上海井庭时期,他以“10种辣椒,10道料理”制作的川法创意料理在沪上餐饮界掀起热潮。做菜无定法,但搭建好框架就可以自由驰骋,这就是李俊杰今天要分享的菜品设计思路。

李俊杰
成都科鲁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,担任多家知名餐饮品牌如EN SPACE、翠玲珑CUI的餐饮总顾问。
他创立并任主厨的成都云时节西餐厅连续三年蝉联黑珍珠一钻餐厅。

 
      搭建框架:天地人三合一
      “以天为时、地为本,以人为根,尝万物,调百味,树精神”,这是李俊杰整个菜品的基础设计逻辑。
      天时是更广义的“时”,小至一天24时——早午晚三餐加宵夜的需求各不相同,大到一个时代的流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,这些都是菜品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      中国地域广袤,不仅四季不同,甚至春天与春天也不一样。西安的春与北京的春、成都的春天各有其特点,一方水土一方人,地域风土的不同带来饮食差异和生活
方式的相异。南橘北枳,一个地区的畅销菜可能会是另一个区域的滞销单品。即使口味相似的地区,风味细节上也有千变万化,如西安和成都擅用香料,云南、贵州喜好以草本植物调味增香,江浙多用酱油调味,这些都是地域带来的饮食差别。
      以四川鱼汤为例,重庆的酸菜鱼、雅安的贡椒鱼、宜宾的二黄汤都是汤和鱼的组合。酸菜鱼以老坛酸菜为主,加野山椒泡椒,汤的风味由咸鲜味、发酵味以及鱼
的鲜味组成,主体味道是泡菜的味道。雅安的贡椒鱼很特别,体现了没有辣椒之前的川菜,纯以花椒和花椒油调味,打底的是大蒜、泡菜以及白胡椒的味道,主体风
味是花椒味、胡椒味,带一点泡菜的酸味。
     到了宜宾,同样的菜又有了新变化,还是泡菜,但用的是宜宾泡菜而不是老坛泡菜,风味清雅;汤中加了豆瓣酱,汤体既轻盈又饱满,以新鲜韭菜提香。

以野山椒制作的连城白鸭汤


青椒-爱尔兰生蚝,甜豆,5J火腿

 
  创意不是简单地更替主辅料
      李俊杰认为,在菜品设计的过程中,随意地改变菜品的主辅料没有意义,而应注重传达深层次的理念。“一个菜品应该有其独特的灵魂,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的做法。”
      曾经流行的花椒冰淇淋,看似是甜点与川菜的融合,但并不能归于川菜类别中,其立足点还在西餐上,核心是冰淇淋,在李梭杰看来,这种简单的组合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创造。
      在特定的时间、地理和制作者的框架下,进行菜品内核的搭建,主厨需要了解食材、真正走近食材;既要了解食材的生长环境,也要对用餐场景了然于胸,对菜品在整张菜单中的功能和出现的位置进行巧妙地安排设计。李俊杰说这就是相声里所说的包袱,好的主厨要会抖包袱。
      他曾经设计过一场海椒宴,针对上海的食客喜欢新鲜非常规、追求更细腻的表达的特点,根据不同辣椒的不同风味特色做了一场晚宴。第一道菜是魔鬼海椒和青稞饼,三小盅里各自放着鸡肝酱、香蜂草猪肩肉和魔鬼海椒酱。辣度十足的魔鬼椒,李俊杰将它作为水果来处理,加入西梅、香蕉、番茄等制成橙色的海椒酱,突出果味,削弱辣味,以明亮的高度白酒提升香气,通过白酒的挥发性增强果香,以青稞饼做味道的承载。
      第二道是烟熏味和辣味都很浓郁的黑色墨西哥干海椒酱炒赤贝,撒炭化后的鸡肉粉增鲜。很多人喜欢将绿色墨西哥辣椒用来烤,因为可以得到一种独特的香气,李俊杰则改用烟熏,并将烟熏后的墨西哥辣椒制成酱,用来炒赤贝。考虑到辣椒的烟熏味与辣味太重会盖过赤贝的鲜甜,他又增加了少许柿子,将辣椒中的甜味析出来,与赤贝的甜应和。

青二荆条辣椒与和牛
 
      第三道是汤——连城白鸭汤,将连城白鸭和四川本地麻鸭一起熬煮成白汤,加野山椒和老坛泡菜,余味微微酸辣,正好用来承接上一道的鲜味。
      主菜以广西白米椒搭配干式熟成10天的鸽子。广西的白米椒味道清香甜美,柔嫩爽口,完全不会掩盖本地乳鸽鲜香的成熟风味。现代菜品的创新与独创不再是主辅料的替换和高级食材的跟风运用,当厨师的工作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,作为主厨应该投入更多的创造性,而不只是做简单重复替换的厨匠。(文 / 蒋晖 图 / 李俊杰 责任编辑/ 石叶馨)

 
本文节选2024年4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 
 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



 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