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春祥 辽菜要守住根,深挖文化内涵

2024-07-31 16:06:29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4年7月刊  

  “我是喝辽河水长大的,总感到有责任把辽菜宣传出去、传承下去。”不管是作为论坛嘉宾正式发言、接受媒体采访,还是日常随意聊天,只要一谈起辽菜,今年已经66岁的中国烹饪大师李春祥总是滔滔不绝,从历史渊源、烹饪要领、技术细节说到创新角度、口味特点、人才培养……传道授业解惑,让听者受益匪浅。


李春祥
中国烹饪大师,中国烹饪协会理事,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盛京满汉全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  辽宁是中国烹饪大师辈出之地,更有唐克明、王甫亭、刘国栋等声名赫赫的国宝级烹饪大师,在这样的背景下,自小热爱烹饪的李春祥早早成名,并捧起他这一代辽菜厨师的领军人接力棒。

  虽然是在大的东北菜框架之内,但在李春祥看来,辽菜也自成一派。作为满族的发源地,这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,从宫廷菜、官府菜,到市井菜、民间菜、民族菜,构成了辽菜的基本格局。辽宁境内有名山又靠海,物产非常丰富,李春祥经常很兴奋地历数辽菜那些优质食材。从全国范围内来看,虽是地方菜系,但东北菜知名度高,更有酸菜汆白肉、小鸡炖蘑菇、铁锅炖等消费群体广泛的名菜,但他也坦承,相比其他一些强势菜系,辽菜的发展要落后一步。他认为原因之一是辽菜工艺繁琐。

  以东北享誉全国的名菜锅包肉为例,李春祥至今仍延续老师傅教他的传统做法 :“选用猪后臀肉的底板肉,顶刀切薄厚均匀的大片,挂糊,入五六成热油中炸至定型,捞出,再冲油,再炸再冲油,共重复三次 ;热勺凉油,用葱姜丝、蒜丝爆锅,放入炸好的肉片,烹入用酱油、米醋、白糖对成的清汁,装入平盘中,撒香菜段,点香油,原锅中的清汁要汪到盘中一点,叫‘雨过天晴汁’。”他强调,炸好的肉片外观是“花脸”;成菜口感应是外焦里干香,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外焦里嫩——“这是熘肉段的特点”。“很多东北菜就像这道锅包肉一样,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一道一道程序非常复杂。”

  虽然学的是传统烹饪技艺,但创新贯穿了李春祥的职业生涯始终。在1988年全国烹饪大赛上,他就大胆地做了一道仿荤的“赛熊掌”,其型、其味几可以假乱真,征服了一众评委的心,获得冠军。这道菜还取得了专利。他说创新并不难,需要厨师的技术功底扎实,但 “不能把技术学‘死’了,而是要会举一反三,有应变能力”。他常说,做菜不是造飞机火箭,只要把原理吃透,把技术掌握好,就能千万变化。他尤其强调,不能认为只有用高档的食材才能做出高档菜,“一个合格的厨师,应该凭借高超的技艺,将普通的食材做出色香味俱佳、能登大雅之堂的菜,并让顾客满意”。“厨师属于勤行,得付出,一定要杀下心来认真学、踏实做,一点一滴地积累。”

  在李春祥的标准中,有热爱,有责任,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菜,“这就能体现厨师的个人价值”。

 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,加上好山好水,人们传统上习惯食用各种纯天然酿制酱油,这一调味品也对东北菜的味道影响至深。李春祥说很多传统东北菜的调味倚重于酱油,“尤其是调咸淡口时多数是用酱油而非盐”。李春祥认为:“从味道、颜色来看,家乐头抽鲜上鲜酱油较为柔和,而且因为是纯天然发酵,豆香味非常浓。”在辽菜中,这款酱油的适用范围非常广。上至满汉全席的大菜如烧鹿筋,用家乐酱油烧制出来的鹿筋质地透明,外表红亮油润,尽显高端菜品的质感 ;下至东北人非常爱吃的家常菜如肉丝炒蒜薹,同样只用家乐酱油调色调味,成菜后蔬菜的清香与酱油的酱香、咸香、鲜香合一,颜色上则是翠绿中带有丝丝红意,非常漂亮。

  据李春祥介绍,接下来他要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两项,一个是辽菜的标准化,另一个则是辽菜星级厨师的认证,从菜与人的角度双管齐下,提升辽菜的新质生产力。此外,经过多年的推广,辽菜烹饪大赛已经举办至第六届了,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。李春祥感叹道,付出总有回报。而对于辽菜未来的发展,他认为,还是继续挖掘文化内涵,“文化是根,文化是魂,没有文化,我们的烹饪是走不长、走不远的”。

(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/石叶馨)
 

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 
本文节选2024年7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
 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