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轴线核心区隐匿着很多宝藏酒店和餐厅,也是卧虎藏龙之地。王府井大街和五四大街交汇处有家如藏宝阁般的艺术建筑——璞瑄酒店,走进去,如步入京城古韵风华与现代建筑艺术的秘境,层层铺开,来到位于酒店二层的左岸法餐厅,见到酒店行政总厨余立期。这位曾经的工程师,在28岁放弃原来的工作,从零开始走上厨师之路,成就了自己的热爱之旅。
余立期 香港人。
拥有近20年厨师工作经验,曾在加拿大CAA五钻渥太华蓝带Signatures餐厅,中国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米其林二星Amber餐 厅、
香港米其林 一星EPURE餐厅、北京黑天鹅法餐厅等多家海内外星级酒店和餐厅任职,现任北京璞瑄酒店行政总厨。 30 岁前,为心之所向拼一次 余立期是香港人,行事规矩的他勤奋学业,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学院应用科学专业毕业后,回到香港从事工程师工作。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,拿到工程管理硕士学位。不过,工程师于他来说只是份安身立命的体面工作,另一种角色始终牵动着他。
在澳大利亚留学时,余立期曾在一家中餐厅兼职,从那时开始发现自己很享受处理食材的过程,并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此后工程师的工作也与烹饪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交集,心中的火苗燃起来了。
2004 年,28岁的余立期向家人提出做厨师的决定,当时他已做了五年工程师。父亲听到这个消息,气得半年没跟他说话。直到余立期前往加拿大学厨前,父亲才找他坐下来聊天。
“我就想在 30 岁之前,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拼一把。”他对父亲说,给他两年时间,如果不行还可以回来继续做工程师。
那年夏天,他来到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蓝带国际厨艺学院,开始厨师生涯。班上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,和他一样都是因为喜欢,趁着还年轻再冒险一次。学习的过程是很愉快的,做自己喜欢的事,接触到不同文化和职业背景的人,大家一起为了梦想学法餐。
厨房感,是时间累积出来的 蓝带国际厨艺学院对学生有初、中、高三个等级的评定标准,达到中级后,学校就安排学生到外面的餐厅打工学习。2005年,余立期被介绍到当地一家名为Social的餐厅实习,他说自己很幸运遇上一位亦师亦友的主厨。
Social的厨房团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,各有所长,氛围轻松愉悦,主厨常给他们提供磨炼厨艺的机会。餐厅每天会安排一道当日特别菜式,由厨师自由创意。有一次,主厨让余立期设计一道前菜,得到肯定后成为当日的特别菜品。这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厨师来说是很大的鼓励。
毕业后,他继续留在这家餐厅工作。餐厅分早晚班,每周休息两天,上晚班时,主厨会安排他到另外的餐厅学习。有一年,他甚至要同时打三份工,在前两份工作之外,早上七点还有一班。他身上一直有着勤力奋进的精神,“我入行年纪不小了,要把时间抓回来,就要多看多学多做”。Social餐厅的主厨也跟他说,多去不同厨房学习、工作,才能培养出厨房感,以后每到一个新厨房才会快速适应,这是教不会的,必须自己去体验。那一年也是他进步最快的一年,并晋升为餐厅副厨师长。
“虽然辛苦,但很快乐。”他喜欢这份充满魅力的工作。Social餐厅有厨房和前厅人员互换岗位的传统,有一次,余立期被交换到前厅当服务员,上完菜后就站在旁边观察客人,“他们看到喜欢的菜品发自内心的开心,露出‘好吃’的满足感,那种直接的反馈很触动我,是让我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”。
他还发现,客人在看到有些菜时,不知从哪开始吃、怎么吃。这都是厨师在厨房看不到、感受不到的。他意识到要走到前面与客人交流,才能更好地呈现菜品,提升客人的用餐体验。
而且相对于坐在电脑前,他更喜欢厨房团队“作战”的氛围,大家为同一个目标奋战,不断磨合,共同成长,很热血很有劲!
萌动的冬日小食玉米小热狗 米其林,开启“地狱厨房”模式 2009年,因要照顾母亲,余立期从渥太华回到香港工作。经朋友介绍,他应聘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的米其林二星餐厅Amber。这家餐厅被称作“香港法餐的少林寺”,只要在那“修炼”过,就如镀金。但不是谁都能经受住其高强度的锤炼。余立期顺利入职这家米其林餐厅,开启“地狱厨房”模式。
虽然余立期在渥太华的餐厅是副厨师长职位,但由于没有在高级餐厅工作的经历,在Amber只能从厨房领班做起。他欣然接受,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,经常没有时间吃饭,“有时在备餐间隙匆忙做点吃的,边干活边塞一口”。
出餐时,厨房如“战场”,没达到标准,整个盘子、勺子就飞过来,就是现实版“地域厨房”,这也是很多米其林餐厅的常态。忙起来时,外籍主厨语速很快,厨房噪音又大,本地厨师有时听不明白,就会产生一些问题。余立期英语比较好,很快成为本地厨师和外籍主厨的沟通桥梁,逐渐协助主厨做工作,后来从
领班直接升为初级副主厨,并跟随团队前往日本进行厨艺交流,得到更多拓宽视野的机会。
每个厨师都有个开店梦。几年后,朋友找余立期合伙开餐厅,他自然想试一下,于是离开Amber,跟朋友合作开了家当时正潮流的精酿啤酒餐吧。他负责餐厅的日常运营,从炒菜到打扫卫生,事无巨细,几乎一周无休。他感慨道 :“真是太累了!加上香港房租很贵,盈利很难,真不如打工舒服。”在开店过程中,他认识了很多供应商,为北漂之旅埋下伏笔。
一年后,他果断放弃开店,入职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厅EPURE。
松叶蟹的别致呈现 向北漂,邂逅艺术邂逅爱 余立期还在EPURE餐厅工作时,经一位供应商朋友介绍,应邀参加北京罗红摄影艺术馆的开业活动,其规模之大和艺术之美令他印象深刻。当时,艺术馆在筹建餐厅,向他咨询如何做一间西餐厅。余立期建议先做西式简餐。
此后,他又给艺术馆厨师做了一些培训,协助设计厨房。
前前后后两年时间过去了,此时余立期在香港的发展遇到瓶颈,因为高级餐厅的主厨都是外籍厨师,很少给到本地厨师机会,做到副主厨就很难有晋升空间了。而当时北京西餐市场虽然尚不成熟,但发展空间更大。2018年,他与罗红摄影艺术馆一拍即合,成为馆内黑天鹅法餐厅行政总厨,打开北漂副本。
老板对他说,“要做就做到最好,不用考虑成本。唯一的要求是将高标准坚持下去”。
这简直是每个厨师的梦想。但真如做梦一般,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罗红摄影艺术馆平时人流较大,为防控疫情,多次实行临时关闭,最终他与团队不得不各奔东西。
以浪漫不羁和我行我素的巴黎风情而得名的“左岸法餐厅”。 2021年,余立期就任北京璞瑄酒店行政总厨。此时的他正值盛年,丰厚的法餐基础、多元的烹饪理念、丰富的厨政管理经验,以及对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,赋予餐品设计饱满且个性挥洒的空间。他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,借助烹饪可以表达自我、分享知识、传递热情。在北京的日子,他还因为食物邂逅了爱情,如今也是两岁女儿的父亲。一切的经历都可表现于菜品上。
他在左岸法餐厅推出的冬季精选菜单充满温情和暖意,于细节处见功力和巧思。冬日小食玉米小热狗造型萌动,打破对传统热狗的固有认知,巧用玉米面糊炸制而成的金黄小球,包裹和牛香肠,外酥内软,搭配IPA啤酒芥末籽酱,入口清香,回味微苦,带来意想不到的层次感。松叶蟹的个性搭配和呈现颇有新意,番茄罗勒薄饼上搭配了蟹清汤冻,牛油果和苏马克鲜奶油,最后点缀鱼子酱,入口融化,为冬日带来清新的味蕾冲击。羊排配藜麦丸子,以低温慢煮的羊肩肉做细腻的内馅,藜麦替代面包糠,带来别样的口感 ;羊排辅以北非风味的香料,咖喱与孜然混合的香味,赋予羊排熟悉又独特的味觉体验。
在余立期看来,工程师与厨师在做产品的流程规范时是相通的。“做菜就像盖房子一样。很多时候,做菜是一道一道盖上去的,味道是一层一层铺上去的。作为厨师,你的创意想法都来自你所有的经验积累。”他希望他的积累可以助力璞瑄酒店左岸法餐厅拿到米其林星级荣誉。同时希望能把自己积累的烹饪经验教给下一辈的中国年轻厨师。
本文节选2024年1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