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塞巴斯蒂安: 美食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灵魂

2024-11-07 14:50:40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4年10月刊  

  


      如果说法国是西餐高级料理的源头,那西班牙就是它的先锋。当今的西班牙在高级料理领域堪称独树一帜,其中,新巴斯克烹饪运动(New Basque Cuisine)功不可没。而这场运动的发源地就在圣塞巴斯蒂安——它被誉为“美食之都”,美食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。


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美食峰会总裁 Benjamín Lana,也是西班牙非常著名的美食记者。

  “We are what we eat(人如其食) 。 ”对于圣塞巴斯蒂安人来说,他们很难理解和想象生活中没有美食美酒,也为本地的高质量食材和高品质美食感到自豪。正如餐桌文化早已成为巴斯克文化的重要元素,在圣塞巴斯蒂安,美食也成为连接自然、土地、环境、记忆、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。

  世界第一个美食峰会

  一个圣塞巴斯蒂安朋友曾教我跟当地人交往的秘诀 :一起吃饭。平日里,绝大多数圣塞巴斯蒂安人是保守、寡言且稍显冰冷的,但如果你与他们坐到同一张餐桌上,一起喝过两杯Txakoli (一种巴斯克地区传统干型白葡萄酒,轻微起泡,高酸度,低酒精度)、吃过几道美食后,他们就会变得轻松、友好且善谈,聊投缘了,很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朋友。

  基于此,这里诞生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美食峰会(San Sebastián Gastronomika)——既是全球顶级美食峰会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美食峰会。每年10月,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主厨都会云集在这个顶级主厨的舞台,展现各自的美食哲学,呈现最新的创意和技术,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,给世界各地的餐厅和主厨送上无穷灵感。正如峰会总裁Benjamín Lana所说 :“如果不了解圣塞巴斯蒂安这座城市,就无法真正理解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美食峰会。这个国际美食峰会不仅在地标性建筑中举行,也在圣塞巴斯蒂安的街头巷尾举办,目的就是将美食真正融入群众中。”

  作为一个最老牌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美食峰会,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美食峰会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。26年来,全世界的美食产业都在不断经历着新的改变,峰会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。可以看出,在有美食记者专业背景的Benjamín Lana的领导下,这个活动依旧活力蓬勃,创意不断,在保持本质的前提下,也将美食跟科学、健康、技术及对环境的保护等新课题联系起来,帮助更多的年轻主厨崭露头角。


Mugaritz 院子里有一棵已有 200 多年历史的橡树。 

Mugaritz 的主厨安东尼·路易斯·安德鲁斯对现代西方美食界有着深远影响,深受业内人士敬仰。
(图 /Alex Iturralde)

一道惊世骇俗的烂苹果,已经成为 Mugaritz 的经典之作。

  一家“不好吃”的餐厅

  圣塞巴斯蒂安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厅最密集的土地之一,在这片约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一共有11家米其林餐厅,其中三家是米其林三星。而当你将这 11 家餐厅进行分类,会发现有一家独树一帜,它就是Mugaritz。

  我与圣塞巴斯蒂安美食界的一些朋友聊起这家餐厅时,几乎每个人都说了同样一句话:“人们要么爱它,要么恨它,没有中间地带。”简明扼要的一句话,一家令人爱憎分明的餐厅跃然纸上。正如这家餐厅自己所说的一样:“这不是一家想当然的餐厅(This is not a restaurant norwill it be what it ought to be) 。”

  Mugaritz隐匿于巴斯克的乡野山林,从它的名字不难看出其对传统与创新的双重致敬 :Mugaritz取自巴斯克语的muga和haritza,haritza意为橡树,餐厅周围长有不少古老的橡树,院子里的那一棵已有200多年历史,需要三四个人牵手才能围抱起来 ;muga意为边界,餐厅的灵魂人物——主厨安东尼·路易斯·安德鲁斯(AndoniLuis Aduriz)最喜欢在人类感受的边界游走,通过美食来激发食客的心理体验。美食对他来说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,或是单纯地追求“好吃”,更是艺术表现和哲学理念的载体。

  他认为,美食、哲学、艺术、科学、自然之间的边界是微妙的,只需找准合适的桥梁,便可相互连接、互相诠释。所以,边界,成为Mugaritz 美食哲学的基石。



Mugaritz 的菜式不拘泥形式,也拒绝形式的华丽。


      食物承载的不只是味道

      Mugaritz于2017年推出了一道惊世骇俗的菜——烂苹果。没错,整只苹果浑身上下长满了白色和绿色的绒毛。如果你在自家冰箱里发现了它,绝对会二话不说就扔进垃圾桶。可就是这样一只“烂苹果”,却成了Mugaritz的经典招牌菜。它的灵感来自贵腐酒——一种源自匈牙利的珍贵甜葡萄酒,利用附着于葡萄皮上一种叫做“贵腐霉”的霉菌酿制而成。主厨安东尼和他的研发团队(团队的5个人来自不同的领域 :平面设计师、图书管理员、厨师、农业工程师、新闻工作者)将两种青霉菌移植到巴斯克地区特有的Reinata苹果上,在23℃至30℃的室温下持续发酵三天,最终长出绒毛,一只腐烂的苹果就此诞生。这只苹果的食用方式也非常隆重 :搭配十几款精选自匈牙利、法国、德国等地的贵腐酒一同食用。

  “吃或不吃?这是个问题。”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套用在此相当合适。这只苹果简直可以和砸到牛顿头上的那只相提并论,其伟大之处在于它告诉我们 :食物承载的不只味道一种意义。

  Mugaritz 一向拒绝形式上的华丽,不喜欢遵循传统西餐的上菜模式,打 破了餐前面包、开胃菜、主菜和甜品的结构。它也不提倡传统高级料理餐厅的摆盘,很少提前摆好餐具,因为在西餐里,不同种类的刀叉有各自对应的食物,看到餐具也就猜到了下一道菜的大致内容,少了悬念,而制造悬念正是这家餐厅的拿手好戏。这里甚至不提供刀叉,而是让食客用手去抓食物,触碰它的温度和质感,直接面对食物带给你的第一感受。更有甚者,这里有些菜还要你趴在盘子上吮吸,简直让食客们回归到婴儿时代,激发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。

  需要这样吮吸品尝的菜,叫做“幻梦”。一只冰冷坚硬的冰枕,中央稍微凹陷,就像有人枕着它睡了半个小时后刚刚离开,深陷的部分摆着几缕等待品尝的蜘蛛蟹蟹肉。吃的时候,需要你双手抱起冰枕,侧脸轻轻贴近它,再用双唇把蜘蛛蟹肉吮吸进嘴里,慢慢咀嚼,让清甜的蟹肉在嘴里化开,逐渐消失。这整个过程像极了在冬日雪地里给爱人的一个吻,似曾相识、充满诗意、怅然若失,如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,美丽又稍纵即逝。


主厨安东尼的特点之一就是无穷的想象力。

  以想象力探寻美食边界

  如同西班牙艺术的不羁和天马行空,主厨安东尼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无穷的想象力,无极限的感受探寻,争取让你浑身每个细胞都品尝到美味。如果把他的美食世界比作电影,那就是大卫·林奇的艺术片,现实与梦幻颠倒,暗藏的逻辑又坚定清晰,各种似真似假之间,只有靠你自己用心体会。

  因为Mugaritz,我们不但可以从食物中品尝到美好、亲情或者爱,也可以尝到欲望、幻灭和等待,吃东西的心情不一定只局限于幸福,也可以是怀疑、讶异,甚至抗拒。感谢安东尼,赋予食物更加深刻的含义,让食物成为打开各领域边界的钥匙。

  我曾问安东尼 :“你最想呈现给食客的是什么?”他说他只负责给出作品,并不负责解释,因为同样一件事物,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内容千差万别。正应了那句话 :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但是安东尼只有一个,他把他理解的人生烹煮出来,摆在你面前,每一道菜都带有专属于它的情绪,爱吃或不吃,都是你的选择。

  作为西班牙厨神费兰·阿德里亚(FerranAdrià)的高徒,安东尼被不少人认为真正继承了阿德里亚的衣钵,深具先锋意识,对西班牙甚至现代西方美食界都有着深远影响,深受众多业内人士敬仰。安东尼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他那么执着于技术,却总能通过冰冷的技术激发我们最炙热的情感。坐在Mugaritz的餐桌旁,情绪犹如日落时天边熊熊燃烧的烈焰,照亮心底最深处的黑暗。

  当然,安东尼也不光只开“不好吃”的餐厅,他在圣塞巴斯蒂安 还有两家我很喜欢的餐厅,都出奇得“好吃”。一家叫Muka,在巴斯克语里,Muka是“火焰上的小火花”的意思。这也正应了这家餐厅的烹饪方式 :烧烤。餐厅选用的都是巴斯克本地和当季的优秀食材,恰到好处地烤制。西红柿沙拉、沙丁鱼、金枪鱼、烤鱿鱼、烤蛏子、烤小辣椒,包括本地一种每年只出现一个月的当季蘑菇,惊艳全场,就连烤馍都好吃到不行,烫烫的,表面酥软。

  我其实对甜品不很感冒,但是这里的甜品与烧烤极为搭配,无瓜果和草莓冰激凌都分外清口解腻,让人一勺勺挖个不停。另外,这里的葡萄酒选的都是一些新兴小众酒庄的出品,品味相当出色。

  Muka的地理位置是一绝,就在圣塞巴斯蒂安的标志性建筑Kursaal里,门外海景绝佳,不管是在艳阳下的露天座与朋友一起喝咖啡,还是雨天独自躲在餐厅里一边喝酒一边听雨声,都是独属于圣塞巴斯蒂安的浪漫美食体验。

  另一家Bodegón Alejandro,是位于圣塞巴斯蒂安老城里的小酒馆,提供最地道的当地美食 :野生蘑菇配炖蛋、烤蛏子王、酥炸凤尾鱼、烤本地小鱿鱼、烤T骨牛排……几乎就没有不好吃的菜。对了,最后一定要留点肚子吃甜品——开心果苏芙蕾让人惊艳!我喜欢这家小酒馆,在温暖的氛围里,你会找到最纯粹的圣塞巴斯蒂安滋味。
(文、图 / 王洁 Jie Wang  责任编辑 / 石叶馨 )


Mugaritz 喜欢在人类感受的边界游走,通过美食来激发食客的心理体验。
 

本文节选2024年10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 


 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
 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