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热点 > 文化

陆文夫和老苏州茶酒楼

2024-10-31 15:25:41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4年10月刊  

  最近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一个活动,苏州画家叶放说:“我家斜对面的老苏州茶酒楼重新开张了,何不去打个卡?”早知道这个茶酒楼的创始人是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。据苏州市烹饪协会原会长、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、陆文夫生前好友华永根回忆,陆文夫在1957年突遭蹭蹬,下放农村后,各种活都得干,累到散架脱皮,就七转八兜弄来一瓶俗称“大头晕”的土烧酒,一杯入肠,舒筋活血,百愁皆消。华老师说:“他年轻时跟周瘦鹃、范烟桥、程小青等吃过不少顶级苏帮菜,运交华盖之后,一只鸡脚爪、一块豆腐干也可送半瓶高粱酒。”

  风雨过后,鲜花重放,陆文夫以中篇小说《美食家》震烁文坛,将苏州人口中的“馋佬坯”“吃食癞皮”提升为“美食家”,为追求雅致生活的中国人正名。话说 1995年,十全街改造,在南园宾馆对面有一处沿街面房子,被苏州市文联接管,陆文夫与某单位合作,借了这方宝地开起一家茶酒楼。他的愿望很简单:烧好苏州菜,传承苏州文化,把苏州民间食物的味道还原、荟萃在这里。

  苏州以前的茶馆酒楼真不少,茶馆必备细点,酒楼当具肴核,现在将两者功能叠加,就成了茶酒楼,这也是陆文夫首创。与之一街之隔的南园宾馆规模很大,附设餐厅,鼎鼎大名的明轩里也设有一间包房,专门用来接待贵宾。但住店客人偏喜过街而食,以至酒楼的包房要提前半个月预订。陆老师身为作协领导,会议比较多,还要写小说,不可能 “春日独当垆”,遂令他的小女儿陆锦担任店长,用经营所得补贴他创办的《苏州杂志》。

  陆文夫对一家好餐厅是这样定义的:饭店的规模不宜太大,卫生条件要好,环境不求洋化而具有民族的特点;菜要一只一只地上来,让顾客吃到满满的镬气。他又请来苏州餐饮界名厨“四根一家”(张祖根、吴涌根、邵荣根、屈群根、刘学家)出任顾问,要求他们每人至少传授一道苏帮名菜给年轻厨师,其实也是为苏帮菜解决传承的问题。

  就这样,老苏州茶酒楼一炮打响,生意火爆,食客盈门。外省作家、编辑访问苏州,去茶酒楼吃盏茶、喝壶酒,几乎成了保留节目。可以想见,不少稿子就是在这里拍定的。我最早是与文汇报张立行兄等朋友去那里领教的。立行提前一天订了大堂散席,我们如约而至,还是在门口等了半个小时。小菜只只好吃,一块砖头那般厚实的酱方和一盆汤汁稍宽的酱爆螺蛳最对我胃口。装潢简朴,椅桌素白,对啊,陆老师是最最讨厌“吃空气”的。立行还引我们上二楼看了一眼,转角上有一间最大的包房俗称“三面厅”,窗外一片浓荫,风光相当宜人,每有重要客人到访,陆文夫就设席于此。

  然而,彩云易散琉璃脆,陆锦因病去世,对陆老师的精神打击非常大,数年后也辞别了鲜花着锦的世界。仅凭惯性走不远,茶酒楼的经营陷入困境,每况愈下,后来由业界中人挺身接棒,励精图治,病梅开花。

  年年花开,岁岁结果,怎奈租约到期,茶酒楼进入休克状态。去年,经由苏州市有关部门的拍板和协调,苏州新梅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接盘,经过半年多的重构与装修,老店新开。新梅华的两位当家人金洪男和单正女士决心传承陆文夫老师的衣钵,克绍箕裘,踵事增华,以“老百姓吃得起的价格”,让顾客真切体验闲适优雅的苏州生活。

  我们走进茶酒楼,在墙上看到了陆文夫的照片,还有他为茶酒楼拟定的“广告词”:“小店一爿,呒啥花头,无豪华装修,有姑苏风情,无高级桌椅,有文化氛围。”坐下后四面看看,真如陆老师所希望的朴素无华,墙上的彩墨画都出自总经理金洪男之手——他本是名重江南的苏州画家。

  我们叫了一壶碧螺春,冷菜有油爆虾、虾子白鱼、八宝炒酱、虾卤葱油鸡。热菜有鸡头米虾仁、松鼠鳜鱼、蜜汁火方、白果红菱、芹菜香干。红菱、鸡头米和河虾仁都是新剥的,吃在嘴里松脆而有弹性,本味清新洁雅。蜜汁火方尤其精彩,三蒸三滗,不脱其形,两边配了酥而不烂的蜜枣,丰腴饫美,是我在近 30 年里吃到的最好的一款。

  还有一砂锅金银蹄炖草鸡,那是炖了两百年的老苏州风味,咸蹄髈加鲜蹄髈再加草母鸡,汤清味厚,不见油花,数枚鸽蛋虽然是龙套角色,却也晶莹剔透,自带光环,我一口气喝了三小碗。喜气洋洋,座无虚席,多为三五知己的小酌,脸上写着知足常乐的酡红。服务员告诉我,他家24小时不关门,一早来吃头汤面的食客颇多,夜市之后还有酒吧;下午有三小时的空档,转身为“笃笃笃”的糖粥铺,一碗红白对镶的糖粥,配一笼玫瑰酿馅的园林方糕、一只蟹壳黄,不够?还有粢毛团、盘香饼、薄荷糕、松花团子、咸猪油糕、东山雪饺、虾蟹肉三色方糕等20多种可供选择。柳叶小舟从窗前滑过,楼下有弦索声腔传来:七里山塘景物新,秋高气爽净无尘……这小日子不要太松弛噢。

  以亲民的定位传递浓浓的姑苏情怀,用陆文夫先生点燃的灶火,烹制平民美馔,新梅华为发扬温雅、精致的姑苏文化作出新贡献。

  去苏州,不妨在老苏州茶酒楼喝壶茶、吃碗糖粥、品几只苏州家常菜。(文 / 沈嘉禄 插画 / 郑莉 责任编辑 / 石叶馨)


本文节选2024年10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 


 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 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