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宗明 传承是加强自我并不断吸收

2024-05-29 11:50:14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4年5月刊  

  今年元旦过后,济南街头多了一家新餐馆,名字并不起眼:陈氏鲁菜。店面不大,包间四五个,桌子八九张,学徒一大群,其中不乏餐馆主人、鲁菜大师陈宗的“粉丝”。

  陈宗明师从国家级烹饪大师、鲁菜泰斗颜景祥先生,有着深厚的传统鲁菜烹饪功底。颜大师80大寿那年,郑重地嘱托陈宗明,要将传承的重任担在肩上。没料到,


陈宗明 鲁菜特级烹饪大师,
师从国宝级烹饪大师颜景祥,一生钻研鲁菜烹饪技艺。

  他却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传承之路 :在网络上教人做正宗的鲁菜,三年来发布近300条视频,糟熘鱼片、葱烧海参、醋椒鱼、黄焖栗子鸡……将烹饪过程逐一拆

  解并演示,对其间的烹饪关键倾囊相授,收获百万“云徒弟”。

  陈宗明认为,鲁菜是全世界的瑰宝,不是私人财产,作为一个传承者,要把真正的东西讲出去。“通过视频这种传播方式,大家都知道了、都学会了,知识才有用 ;

  大家都能得到好处,才能体现它的价值。”正是借助网络的力量,有几千年历史的鲁菜文化在不同地域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族群中的影响力日增,甚至吸引很多其他菜系以及国外的年轻人立志从事专业烹饪。这既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使然,也是时代给予传统烹饪技艺传承的新载体、新媒介。

  也正是因这种无私的开放的心态,让陈宗明以传统技艺,用创新眼光,来看待当下传统鲁菜的发展。“创新不是无源之水,不是无根之木。”他认为创新就是在坚持

  传统的基础上,将新的调味品、新的食材与传统菜品结合,以增加传统菜品的厚度。

  而如果说新的调味品与新的食材是变量,那么常量则是传统技法。陈宗明说,技法是一代代鲁菜师傅总结出来的,创新应是在原有基础上把传统的东西延伸。在给一个创新菜大赛做评委的时候,他发现有位获奖选手做的菜有点意思。那是一道黄河大鲤鱼,据选手说是红烧技法,但陈宗明告诉他 :“这种先挂糊油炸再红烧的做

  法叫‘侉炖’,是鲁菜自古就有的烹饪方法。”这件事现在说起来,陈宗明仍感慨道,选手确实是下了功夫,但真正的鲁菜还没有入门,“没有扎实的烹饪功底和理论基础,创新就只是皮毛而没有灵魂”。

  “鲁菜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,而是开放和包容。”他举例说,香糟来自南方菜系,在鲁菜里却有经典呈现,如糟熘鱼片。但相比其他菜系近些年不断衍生出新菜流派的趋势,山东本地鲁菜的融合步伐的确显得谨慎许多。


红焖黄花鱼



九转大肠

  陈宗明认为,鲁菜是中国烹饪的“母菜系”,本身即很讲究味道的醇和,其实很容易与别的菜系融合,但也因此不能盲目地加,“加来加去,就失去本来的特色,变成你不是你、我不是我了。”他说 :“要做真正的好的传统菜,是加强自我,同时不忘吸收。”

  时代的变化尤其体现在口味需求上。他做鲁菜,在追求味道纯正的基础上,还要符合当前低盐、低油、低糖的健康理念,但无论怎样变化,鲁菜的内核不能变。“鲁

  菜首先是善于制汤和用汤——清汤和奶汤 ;其次,烹饪用油主要是两种油——葱油和花椒油。”他强调,做鲁菜,该用什么汤就用什么汤,该用什么油就用什么油。如做芹菜炒肉丝就得用花椒油来炒,“再飞点酱,点上家乐鲜上鲜酱油,炒成以后,你看那个味道吧!有酱香,有焦香,再加上肉香、芹菜的清香,融合在一起,特别好吃”。

  擅用酱与酱油,正是鲁菜师傅的看家技能。在一次探店时,陈宗明对徒弟发火了,“当场就摔了炒勺”,因为端上来的菜做砸了。“做酱焖鱼就是要有酱香味,调

  味很简单,用甜面酱、豆酱、酱油就够了,加上丰富的葱、姜。”而徒弟用的是自己秘制的酱——加入多种调味品,诸味皆有但诸味皆不正。“鲁菜的影子都找不着,这不叫做菜,这叫糟蹋!”陈宗明当场亲自做了一遍这道菜,并边做边讲解。

  就像做酱焖鱼必须有正宗的酱味、酱色一样,陈宗明在采访中多次强调,鲁菜就是“该红的红、该黑的黑、该白的白、该黄的黄”。而对于酱油,陈宗明首先看重的

  是酱香,其次是鲜香,第三是咸度。他表示,像家乐头抽鲜上鲜酱油,既能提鲜又能增香,非常适合鲁菜的各种技法,尤其适合烧菜、烩菜、汤菜。“特别是在做汤菜时,更要充分利用其酱香与鲜香突出的特质,出锅前加一点,调了颜色,提了鲜,增了香,也有了适当的咸度。”

  在陈宗明看来,鲁菜的核心点在于“融和”与“平衡”,一道菜里,各种味道要互相包容,有主次,但不能有偏激。

  任传统与创新如何交融,鲁菜这一区别于其他菜系的文化属性应始终保持。如今,陈宗明的教学也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,徒弟和员工们在他的店里边工作边接受培训,据说从一张白纸到正式出徒要整三年时间。传承与弘扬鲁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,陈宗明说自己每天都在坚持锻炼,“只要我能动,我就要坚持做鲁菜的传播”。(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本文节选2024年5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 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