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时间,北京香格里拉香宫中餐厅午市有个令食客期盼的点心——雪山包。中午12点半左右,服务员将刚刚出炉的雪山包端给用餐的客人,其外皮酥脆,似春雪飞花,一口咬下,内里叉烧香浓烫口,让人魂穿香港茶餐厅的烟火气。
这是香宫中餐行政总厨袁振威师傅给食客的心意,雪山包现做现焗现吃,只在它最好的状态食用,不可复热。
袁振威 1974年生于香港的烹饪世家, 年少从厨,至今逾30年。
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中环镛记酒家、利苑酒家等知名品牌得到历练。
2006年到中国内地发展,曾在广州东悦酒家及北园酒家等多家餐厅担任总厨,在深圳华为总部担任菜品总顾问。
2023年加入北京香格里拉任中餐行政总厨。 加速键,黄金三级跳 时光倒转至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,中环皇后大道的莲香楼人流熙攘,老阿姨推着放满点心的小推车,穿梭于桌与桌之间,能不能抢到自己想要的那笼,全凭本事。每到寒暑假,点心师袁师傅总会带他13岁的儿子到店里帮忙,教他手艺,讲述过往,还会带他一起跑步,告诉他要“用心对待每件事”。少年袁振威被父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。
雪山包 袁振威起初并不想当厨师,他想学画画,当时正值港漫的黄金年代,《中华英雄》《龙虎门》《风云》等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。17岁时,经朋友介绍,袁振威要去一家漫画公司工作,但父亲不同意。1992年,18岁的袁振威进入香港中环的镛记酒家工作,正式步入厨行,遇到他的启蒙师父蔡伟初。
有“名人饭堂”之称的镛记酒家,“飞天烧鹅”家喻户晓,不少外地人来用餐后都会打包一份烧鹅坐飞机带回去。名家宴席、粤菜经典令袁振威打下功底的同时增长了见识。镛记的老板喜欢研究“随园食谱”,总会与美食家唯灵、蔡澜切磋随园菜的做法。
现焗黑豚叉烧配意大利醋 有一次,金庸要做一席“射雕英雄宴”,请镛记设计菜品。袁振威跟着师父蔡伟初做一道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:“师父选用一条金华火腿,在上面转24个洞。将豆腐制成圆形,放在火腿中,吸收火腿的咸香味。”在镛记,厨师可以跟着名家们学习,在中国文化中发挥无限想象力。对于食材技艺的好奇心、创作的成就感点燃了袁振威的烹饪热情。
得益于少年时的熏陶,袁振威悟性高、上手快,被安排到各个岗位锻炼,他成长迅速。几年后,师父派他去一家私房菜工作,说那里相当于厨师行业的大学。这家私房菜是香港一位富商的私人会所,请来香港凤城酒家的大厨掌灶,食材、刀工、风味颇为讲究。袁振威说 :“如果说镛记是当时的创意菜先锋,那么这家私房菜是将顺德菜经典发挥到极致。”一道太史蛇羹,配料处理繁复,工序复杂,很难把控,能将所有平衡好、融合到一道蛇羹里是很难的,所以成为经典。
袁振威在这里见识了高阶粤菜,尤其在刀工上更为精进。
2000年后,袁振威从“厨师行业的大学”来到“饮食界少林寺”——香港利苑酒家。利苑以“专业严苛”著称,工作强度高,而且要按利苑要求的手法炒菜,很多人都熬不过最初的三个月,袁振威却顺利过关,并开启新的挑战。在利苑做菜,不仅要做好自己,还要对别人负责。“你在四锅,菜没炒好,被骂重做,三锅也要挨骂,‘为什么你不看好下面的四锅?’他没做好,你没告诉他,你就是害他。”
袁振威说在利苑做菜神经始终是紧绷着的,也正是如此高强度还要兼顾他人的节奏,才成就了他现在的游刃有余。
位于北京香格里拉二层的香宫中餐厅主营粤菜、果木烤鸭和本地菜。
啫啫和牛肉 利苑创办人陈树杰人称“陈校长”——此前曾创办学校并担任校长。他将管理学校的方法应用于餐饮企业,提出“利尽各方,深知利人终利己 ;苑肴千百,人间美食集此家”。袁振威说在利苑学得更多的是做人和心法。“切忌做四种人 :坏人、蠢人、懒人和小气人。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一定要有四条心 :决心、信心、虚心、恒心。”
本文节选2024年3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