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热点 > 论道

兰溪,舌尖上的江南烟火

2025-04-03 10:35:45 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2025年3月  


 

  在浙江的版图上,兰溪像一枚温润的玉坠,缀在金衢盆地的褶皱里。这里是浙中县域,却有“小上海”的美称;这里没有西湖的盛名,却藏着江南最生动的市井烟火——清晨游埠古镇的茶香混着酥饼的焦香,老巷里牛肉面的蒸汽模糊了马头墙的棱角,而一口咬下“兰溪鸡子粿”的酥脆声响,是这座小城写给旅人的味觉情书。作为浙中隐秘的“美食联合国”、官方认证的“中华美食名城”,兰溪的滋味,是《水浒传》里的江湖豪气,是李渔笔下“闲情偶寄”的风雅,更是寻常百姓家灶台上蒸腾的千年传承。

唤醒古城的碳水密码

游埠早茶:古驿道上的早餐江湖

  天未亮透,游埠古镇的百年早茶街已人声鼎沸。长条木桌沿河排开,老茶客们拎着竹篮,用一壶粗茶开启清晨。这里的主角是葱肉带饼,面粉与猪油在炭火中交融,裹上一根油条,咬破酥皮的瞬间,咸香裹挟着酥皮的焦脆在舌尖炸开,配一口滚烫的豆浆,恍惚间似见古驿道上马蹄扬尘的繁华。

鸡子粿:流动的市井史诗

  兰溪的粿种类繁多,其中以鸡子粿最负盛名。只见老师傅将调味好的猪肉填入面皮,抓上一把葱花,熟练地捏出36个褶将内馅包裹起来,再将调好的蛋液灌入粿内。油锅滋啦作响,金黄的粿子边缘微焦,内里却保持着鸡蛋的嫩滑与葱花的清香。这诞生于明清的“兰溪比萨”,曾是挑夫们补充体力的干粮,而今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小吃。在杭州兰语食记的餐桌上,这道点心被完整地复刻,严选兰溪当地的食材,传承百年之味。
 


 

兰溪的味觉图腾

神仙炖鸡:民间故事的记录

  之所以取名“神仙炖鸡”,相传是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用盐填漏锅炖鸡所创。而今走进老城区的各个餐厅,砂锅里都会慢炖着鸡汤。与传统炖鸡不同的是,兰溪神仙鸡首先要取金华名猪“两头乌”的前猪脚,还需取一年以上的竹林鸡一只,佐以当归、党参、黄芪等配成的药材包三两,加入骨心肉一块,放入生姜、葱结、盐少许、酱油半勺,将其调至呈微红色后,注入刚好淹没鸡的水量,盖上一张豆腐皮锁住鲜味,文火慢炖3小时以上方可制成。神仙炖鸡汤汁鲜美醇厚,鸡肉酥软不烂,食之唇齿留香,是食客钟爱的佳肴。
 


 

红印馒头:宴席上的时光胶囊

  年关将至,古镇作坊里蒸汽弥漫。老师傅用竹筷轻戳馒头,弹性十足的触感让他满意点头。这些盖着寿桃红印的馒头,需用酒曲发酵的糯米胶揉面,蒸熟后能缩成拳头大小又瞬间复原。在年夜饭桌上,掰开馒头夹入油亮的梅干菜扣肉,麦香与脂香交融的瞬间,仿佛咬住了千年的农耕记忆。兰语食记的“红烧肉酿馒头”,将红印馒头与金针红烧肉结合,吃出了平凡生活里的仪式感。

兰溪小吃的史诗与当代变形

水索粉:夏日的清凉叙事

  仲夏的兰溪街头,各小店的摊主麻利地抖开莹白的水索粉,浇上花生、萝卜丁与秘制酱汁。这道用兰溪米粉制成的消暑神器,在兰语食记被解构成“兰溪肉酱嗦嗦粉”,搭配更多的时蔬配料,宛如西式的意面,传统与创新的碰撞,恰似古镇上新旧交融的骑楼。

兰溪印粿:节气里的美学

  清明时节的艾草香里,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一种日常小吃,即兰溪印粿。一则用于祭祀祖先,同时也是利用春季的时令鲜笋、雪菜等制作的美食。兰溪印粿通常分青、红、白三种颜色,分别对应红糖芝麻、小葱猪油、春笋雪菜肉丁三种不同馅料。蒸笼掀开的刹那,仿佛把春天含在了嘴里。兰语食记的“四色清明粿拼盘”保留古法,遵循不时不食的本心,让时令美食升华为餐桌艺术。
 


 

杭州城里的兰溪味道

从市井到雅舍:美食的时空穿越

  杭州市教工路的梧桐树影里,“兰语食记”的灯牌低调却温暖。店主将兰溪食材凝练成一道道“兰溪味道”,炸得通透的油飞馒头、裹着落汤青的铜钱包、脆爽生津的水萝卜,盛在白瓷盘中,宛如一幅写意小品。最惊艳的是兰语咸汤圆——摒弃甜腻的黑芝麻馅,改用笋干豆腐或是大仙菜豆腐作馅,外皮糯而不黏,汤底清鲜如兰江水,彻底颠覆了北方人对汤圆的认知。

黑鱼煲与经济学

  当服务生端上咕嘟冒泡的黑鱼煲,酸菜的野性与鱼肉的柔嫩在砂锅里达成微妙平衡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兰溪黑鱼煲风靡兰城,经久不衰,忙碌一整天后的兰溪人需要这样一道美食抚慰。现代人讲究“围炉煮茶”,兰溪人则讲“围炉吃煲”,四五个人围着黑鱼煲热气腾腾,吃完又是新的一天。这道属于大排档的江湖菜,记录了兰溪人的拼搏和努力。老板深谙“美食即媒介”的哲学,人均百元的定价,让兰溪味道不再囿于地域,而是成为都市人理解江南的一把钥匙。
 


 

美食即乡愁 味道即归途

  当Jason徐朱成(杭州金牌英文导游)这样的文化摆渡者,将兰溪馒头与苏东坡诗句一同装入外国游客的行囊;当兰语食记的灯光照亮都市人的味觉乡愁,这座小城的味道早已突破地理界限。或许真正的美食旅行,不在于打卡多少老店,而是透过一方红印馒头、一勺黑鱼煲的汤汁,触摸到中国人“敬物惜食”的生命哲学——那蒸笼里升腾的,何止是水蒸气,更是千年未断的人间烟火。

(文、图 / 赵婞韡 责任编辑 / 萧祉默)
 

本文节选2025年3期《中国烹饪》杂志
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 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中国烹饪杂志”来源的作品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,未经《中国烹饪》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《中国烹饪》杂志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均属侵权,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在此发表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的立场。


相关阅读